章节目录 第一百0一章(1 / 1)

作品:《血火铁

李灿率领着他的小队,加上王芬,就要踏上新的斗争征程了。

严铁英、赵明、车朋、石磊、徐炜和战士们都在路口欢送他们。他们互相道过别,互相预祝斗争的胜利和胜利后的重逢。

苏曼拥抱着王芬,有点羡慕地说:“王芬姐,还是你的运气好。真剌激。”

“是啊,如果你不跟着队长,我们俩同去,那才更剌激哩!”王芬说。

“嘻嘻!”她们都笑了。

漆黑的夜,走在密林中,感到更是漆黑。天边依旧打着闪,并且越来越频繁。

难道真的有一场暴风雨来临吗?人们期待着。

高松走在他们当中,不时被突出路面的石块、树根和茅草绊住脚,打着趔趄。

战士们都默默地行进着,他也不吭一声。自从与游击队接触,他就感到这些人极不平常。

在他们的身上,既看不到国民党军队的那种骄横和暴戾,也看不到江湖侠士的那种俗气与偏执。他们给人的是一种强烈的新鲜感。

他特别佩服走在队伍前面的小队长李灿。

这个看起来比他小十多岁的年轻人,黑夜里看不清他的脸,但是使他感到英武剽悍。

他指挥手下这些人,就如同指挥自己的手指头那样灵便。

李灿对这个高松也很满意:他诚实,但不愚笨。对于生长在平原的他虽然走这样的山路很不习惯,但他却一步也不愿落下。

更为重要的是他很守纪律,令行禁止,沿途遇着可疑情况,李灿叫卧倒,他也卧倒;叫前进,他也前进。

不过,毕竟是初次接触,互相并不了解多少,除了在感到对方做得对的时候,给予一个无声的微笑,来作为鼓励外,他没和高松说过一句话。

这样一直走了一天一夜,中途只作了些小的休息。

第二天四更时分,来到青草坡下。

这是座雄峙的关隘,有潘西武的团兵把守。但是深夜里团兵们都进入了梦乡,岗兵也不知躲到什哩地方睡觉去了。所以李灿他们很顺利地通过了。

过了青草坡,走出三五里路,便只显出一些山包;再走了十多里,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。

这里李灿和战士们都没有到过,高松自然便成了向导官。

李灿信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高大哥,下面全看你的了。”他听从铁英的话,把高松当作自己的大哥尊着。

高松憨厚地笑了笑。信心十足地说:“错不了,保证弟兄们顺利到达芦花湖。”

李灿开始喜欢上这个高松大哥来了。他在心里说:“引导这样的人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不难的,如果芦花湖的人都是这样子的,那斗争还不好开展么?”

想到这里,他又拍着高松的肩膀说:“好,高大哥,辛苦你了。”

“你这是什么话,你们到芦花湖是来帮助我们的,还跟我们客气,不妥,不妥。”高松着急地说。

李灿更笑了。他和高松一路走着一路攀谈起来。当知道潘西武在芦花湖的兽行时,他恨得咬牙切齿。

他对高松说:“这个潘鬼头,上次在铁笼山。差点就让他成为我们的刀下之鬼了!”

“是啊,听我弟妹说,那次在铁笼山不是枪卡壳了,早就把他灭了!”高松说。

“你弟妹?你弟妹也到过铁笼山?”李灿诧异地问。

“不止到过,那一回,还是你们游击队救了她的命呢!”高松说。

“是吗?”李灿听后,有点摸不着头脑。但他又不便深问,毕竟高松说的是他的弟妹,断断然不该打破砂锅一一问(纹)到底。

如果他能够把高松说的弟妹与武铁匠联系起来,以后恐怕便没有那么多的误会了。

“我们救她也是应该的。不值得一提。”李灿还很谦虚地说。

天亮了,他们到达了锦苍公路。为了斗争的需要,李灿他们都换了装束,一色的平原农民打扮,枪支弹药斜挎着。

虽然走了一天两夜的路,疲累和困乏袭上了战士们的脸,但大家的精神还是饱满的。

他们第一次来到这平原上,感到异常的新鲜。这里放眼望去,只见尽是一块块的稻田,一排排的树木,还有一条条的小河。

刚踏上公路,正准备找个合适的地方隐蔽一下,忽然在公路上,由锦阳向苍县飞来了几匹战马,马上坐着国民党兵,耀武扬威。

幸而他们躲得快,才没有被发现。

李灿马上警觉起来:天呐,真险啊!看来大白天是不能露面了。

于是,他征求高松的意见,决定往回走几里,在一个小山包的一片林子里歇了下来。

李灿放好警戒,命令战士们好好休息,天黑以后再继续赶路。

听高松讲,到芦花湖还有六七十里路。天一擦黑,他们又出发了。

战士们休息了一天,浑身劲十足,走起路来“唰唰”作响。但无论怎么赶,你绝对赶不过高松。

别看高松在山里没有什么解数,但在这平地上却是行走如飞,看上去似乎很平常,但你得小跑才能跟得上。

一班长郭昆山打趣似地说:“这叫卤水点豆腐,一物降一物。”

一路上没有遇着什么阻拦,这支五十多人的小队伍,在黎明前就赶到离芦花湖不远的陈家村。

高松对李灿说:“在这里歇会儿吧,潘西武的团兵经常会到李家村一带寻衅。为了防止意外,我先一个人去找武铁匠,找到了就让她到这里来会你们。”

李灿同意,就在陈家村住下了。高松连忙去找武铁匠。

李灿因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,心里很高兴。马上就要见到武铁匠,他很为今后的斗争所激动。

他想着一定要在这里很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,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来。

不过他想起铁英的话,伸了伸舌头,自言自语地说:“不知这里的三十多人怎样了呢?如果都像高松一样,那多好哇!”

他并没有睡觉,刚到一个新地方,他心里总是不踏实,觉得小心使得万年船,没错。

“这武铁匠是个什哩人呢?多高?多大年纪?既是个铁匠,那一定是五大三粗,说不定也像高松一样生满胳腮胡了呢!既是领头的,那就一定有两下子,不然怎能服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