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三章(1 / 1)

作品:《血火铁

战斗在上午八时准时打响。可是敌人的火力很猛,两挺机枪都压不住敌人。

突击队刚涉过壕沟,敌人的火力就炽成一片绵密的火网,封锁住沟沿,打得突击队抬不起头来。

李灿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不对头,妈的,一个几十人的守备队,还有这强的火力?

李灿急了,操起一支步枪,对准碉堡上的枪眼,一枪一个,打得敌人鬼哭狼嚎。

敌人的火力渐渐减弱了。

李灿一挥手,突击队迅速跃上沟沿,抱着成捆的手榴弹就往碉堡下奔。

可就在这时,李灿的背后突然射来密集的枪弹,接着左边、右边相继射来雨点般的枪弹。

李灿的队伍里立时倒下了一大批战士。李灿被这突而其来的变化骇住了。

他拿眼往四周围一睃巡,虽然只看见射出的枪弹,没看见人的影子,但他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了。

这显然是敌人预先设好的圈套!敌人占据着有利地形,而自己所处的位置却非常不妙。

他的部队在壕沟的外侧,比壕沟里侧低得多,比身边的任何地形都要低得多。

也就是说,他们完全暴露在各个方向的射击之下。

倘若不是敌人精心设计好的,自己何止于处在如此的不利环境之中呢?

李灿没来得及多想,当即命令突击队回撤。同时对高松郭昆山说:

“高松哥,你负责将突击队撤回。昆山,领着你的小队往右边高崖上撤,动作要快。”

“是!”首先是郭昆山答应一声,他一招手,将自己的小队带了出去。

郭昆山是李灿手下的一员虎将,打仗从不含糊,又经过大阵势;他一面撤,一面和小其用火力压住两边的敌人。

李灿指挥机枪压制住碉堡上敌人的火力,掩护郭昆山向高崖撤退;高松也迅速将突击队撤回。

在撤回的过程中,不断有突击队员倒下,结果撤回的队员不及一半。

李灿见突击队已撤回,又命令高松,快,往昆山那边靠垅。

高松带着小队刚离开壕沟边,敌人就开始冲锋了。

高松没经过这样的阵势,看到身边不断有战士倒下,就想停下来打击敌人。

李灿见状一边大叫:快撤,不可停留;一边指挥两挺机枪抵住冲锋的敌人。

敌人没防着两挺机枪的火力,冲锋的队形一下子乱了。李灿趁此机会突到了高崖下。

这时郭昆山率领小队已经快冲上高崖了。

突然高崖上一个鸭公嗓子响起来了:“嘎……,嘎……,好你个共产分子,你们也有今日了,你们死去吧!”

这是潘西武。

原来是潘西武!

李灿不由得想起在铁笼山的那个夜晚,也是这么一种声音!他的头发茬子根根竖了起来

随着声音,敌人的机枪弹、手榴弹如煌虫般飞下。郭昆山小队有将近一半的战士倒在崖坡上。

郭昆山愤怒至极。他也听到潘西武的鸭公嗓音。他正要抬枪射击潘西武,不料一颗子弹飞来击中胸膛,他哼了一声倒下去了。

这边李灿毫不迟疑。他一边打一边对高松喊:“高松哥,往高崖上冲,夺下高崖,夺下高崖!……”

他从一个机枪手手里接过机枪,对准高崖又是一阵猛扫,终于压制住了制高点上敌人的火力。

高松领着小队一阵猛冲,逼走了崖上的潘西武,占领了这个制高点。

可是形势仍不容乐观。李灿虽然占领了高崖这个制高点,但同样还是处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中。

李灿往四下一望,发现这个制高点竟是一个孤点,与四下都不衔接。

李灿把心一横:只有打到底了。

他检查了一下部队,发现昆山小队牺牲了一多半,郭昆山本人也没能冲上来。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指挥部队就地抢挖工事。

李灿占领的这个高崖,在平原地带非常罕见,李家村村后有一个。它长约五丈,宽约三丈,极规则的。

平原上哪来的高崖?其实这些个高崖是古代垒起的烽火台。古代战争,通讯困难。利用火烟传递信息,简单及时。

史料记载,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,这里垒有许多这样的烽火台。

潘西武被李灿压下高崖,躲在一座土墈下,指挥士兵向高崖迅速合围。

此时,他心里得意极了,他从心里感激那位神秘的胡先生。

自从那天那位胡先生再次现身后,他便顺风顺水起来了。胡先生帮助他制定了这个诱敌入瓮的计策,现在也如愿以偿了。

胡先生的计策真高明。

胡先生告诉他,不用去管共产党的年关暴动,将那些你认为该保护的人提前通知他们躲开就得了,你应该用全力对付共产党游击队。

胡先生要潘西武假借恢复柳林铺据点,引诱游击队上钩;然后设下口袋,不怕消灭不了游击队。

胡先生说,要想彻底消灭游击队,一定要加强兵力。白水镇据点的人可调来,苍县城里的人也可调来。

潘西武对这个胡先生心悦诚服。他将白水镇的特务连暗中调出,又从苍县调出一百多人,这样,他将自己的兵力增至到四百多人了。

此时他把高崖死死地包围起来。

潘西武指挥手下轮番向高崖冲锋,他要不惜血本拼光李灿的游击队。

李灿站在高崖上,看到潘西武的这个阵势,后悔自已太大意了,竟然没有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,致使游击队陷入了绝境。

这个时候他特别想念赵明大叔,想念铁英队长,想念车朋、石磊、徐炜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们。

他甚至还想念武铁匠,不知白水镇那边怎样?但既然是敌人的阴谋,看来暴动也凶多吉少。

但现在后悔也晚了。目前只有拚死抵抗,看能不能坚持到天黑,到那时再突围。

所以他将部队重新作了调整,尽量节省子弹,把敌人放近了打。

潘西武得意地组织冲锋,妄图一口将高崖上的共党游击队吞掉。

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,他组织的上十次进攻,都被对方粉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