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64(1 / 1)

作品:《有钱难买我愿意娱乐圈流牧夜

音,顺便找个没有地方口音的日本人帮我录一遍音,明天早上给我!”

这人一闲啊,难就犯点贱,再不给石成找点事做,估计他都能攒足能量启动超级变换形态了,简称超级变态。

石成有些无语……罗马音?咱能靠点谱吗,你还真打算靠着罗马音勇闯日语乐坛吗?

这都是没办法的事,不会日文,时间还不够去学,不靠罗马音靠什么,况且他可是有着十多年经验的罗马音战士,唱起比较熟悉的日文歌还是挺唬人的。

石成出去帮秦己忙活了,秦己也没闲着,先到隔壁跟陈慧说了一声,衣服给花崎惠了,让她时刻注意着点手机,然后自己又回到房间整理起明天要用的东西。

手机充满电,然后又备了两块移动电源,把耳机装进包,又带了笔纸还有一瓶矿泉水,这就算是准备充分了。

其实秦己一直有些犹豫要不要带午饭过去,不过要是在松井谅的工作室里吃饭,估计会被轰出去吧……

第二天秦己起了个大早,临走前又确认了一下自己做的准备,感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,就朝着花崎惠给的地址,急冲冲地赶了过去。

七点五十左右,秦己就等在了松井谅工作室的门口,直到八点多的时候,松井谅才到。

“进去之后你可以随意坐,但有一点,绝对不要打断我的思路,哪怕这是你坐的曲子,哪怕你有不同的观点,那也得等我全都结束了再谈,知道吗?”

松井谅趁着开门的功夫跟秦己嘱咐着,进了门也没再管秦己,直接奔向了里间的音乐室。

一层玻璃把离间和外间隔开了,外间是很平常的会客间的样子,沙发茶几,还有几架子书。而离间就是松井谅工作的地方了,琳琅满目的乐器,不单单是日本的传统乐器以及用得比较多的西洋乐器,秦己这么扫了一眼,就看到了古筝和琵琶,还有很多他叫不上名的乐器。

松井谅不让秦己打扰,按秦己自己的理解,估计是为了保持乐曲的连贯性,从始至终的感觉都是和谐顺滑的,没有那种打着补丁的突兀感,整首编曲的思想是同一个,有了不同的想法,从头到尾修改一遍,而不是局部地改掉不好的部分,这样会更加有意境一些。

秦己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,拿出石成给弄好的罗马音歌词熟悉起来,时不时看看松井谅的工作情况。

很显然这么不按套路的曲子编起曲来还是有些麻烦的,好在松井谅对于纯音乐的造诣很高,倒也难不住他,秦己也看出了他编曲的技巧,就是靠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试。

就像他现在做的那样,先是用软件模拟自己想要的乐器,来看一看效果,如果感觉不错的话就把那件乐器找出来实际弹一下,就这样一遍遍地去试,找到自己感觉最好的乐器出来。

不过这点也要依靠足够多的阅历,而且越到后期越耗时耗神,松井谅可以靠着自己的经验,把搭配得好的组合一个个挑出来,但是秦己不行啊,哪怕就十种乐器,那还能排列组合出几百万种可能呢,更别说在几百种乐器里挑选了。

而且编曲也并不仅仅是挑出来合适的乐器而已,还要进行编排,不是所有乐器从头到尾演奏一遍的就可以了,要有强弱的对比,要交相呼应,甚至不同的旋律要有不同搭配组合。

就像是这首曲子,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意境不同,所以用一个乐器定基调从头演奏到尾,然后再用其他乐器进行修饰的这种比较常用的手法,完全无用武之地。

松井谅不亏是大师,一上午的时间基本的编曲方案就已经出来了,前半部分使用一些音色偏冷的乐器,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感觉,而编排上显得很致。后半部分则使用一些音色片暖的乐器,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,而编排上会更加恢弘一些。

基本思路找到了,接下来就是拿时间去磨的活了,把范围缩小但最后还是要一点点去试。

秦己偷学着,大致的概念领悟了些,但具体手法还是没有学到,但感觉回去以后还是要多练练,编曲编得多了,有的时候灵感自然就信手拈来,就像松井谅这样。

音乐靠得更多的可能就是感觉,就像秦己平时作曲一样,想出来一段很好的旋律,写着写着,之后的旋律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,这就是秦己从小培养出来的乐感,也多少要讲些天赋。

中午的时候,松井谅还在里面忘我地工作着,大师没有出来吃饭的意思,秦己也没办法跑出去吃饭,万一打扰到了松井谅被撵出去可就不好了。

好在是在沙发上做了一上午,没有什么体力的消耗,现在虽然隐隐有点饿,但挺一挺就过去了,以前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日子秦己也不是没有过。

这午饭是一直没吃上,直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,松井谅才从里间出来,也没提吃饭的事情,直接把秦己招呼了进去。

“我已经把整首曲子的框架弄出来了,你来听听!”,松井谅把一旁的耳机递给秦己,然后播放起他忙活了一天的成果。

开头是一段清脆轻缓的电子钢琴,有一种在黑色夜空中闪烁而又熄灭的感觉,创造出一种非常幽静辽远的意境。

前半部分很好地实现了秦己欲扬先抑地打算,如同轻烟一般弥漫着的悲伤让人无法忍受,而后半部分像是升华了一般,从悲凉变成了悲壮,肆意地冲击着人们的内心。

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构架,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感受已经让秦己足够震惊了,完全不同于他那个单调的曲子,整首歌曲的情感直接迸发了出来,而他之前一直无法解决的瑕疵,完完全全地消失在了编曲中,有的甚至因为合理的编排成为了亮点。

比如曲子中间过度的部分,本来秦己一直苦于修改,无论怎么弄都没办法消除那种突兀感和跳跃感,但松井谅用了一串连贯的扬琴声,不断地升调,完美而和谐地衔接起了前后两部分,把情绪带动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就好像走上了一段楼梯,沉闷的地下室一直往上走,直到推开顶楼的天窗,一片耀眼的星海映入眼帘,微微地晚风轻轻拂来,整个人也变得豁达起来。

“中间这段扬琴真的太棒了!”,秦己惊喜地转过头跟松井谅说,不过他还记得之前松井谅的告诫,也没说什么自己的想法之类的,单纯地感叹一样。

“今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中间这段了,效果不错吧”,松井谅笑了笑。

何止不错啊,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,哪怕秦己这个原作者,都没预料到这一段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。

“今天就工了,你也该饿了吧?明天我还是八点到,回去吃点东西吧”,松井谅看了看手表,然后跟秦己吩咐着。

秦己去沙发那边把歌词放回到包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