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二部总第二百九十三章(1 / 1)

作品:《血火铁证-侵华日军在晋中罪行录

就在此时,梁红玉赶到了战场。

梁维甫问清了女儿的情况后,立即命令她的警卫营断后,掩护大部队向云雀山转进。

各师都以最快的动作撤离战场。在撤离之前,各师都组织了部队向双龙关进行了最后的突击。

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麻痹对方,便于自己撤退。

由于已到黄昏时分,鬼子惮子夜战,又分不清虚实,只得眼巴巴地看着中国军队撤离战场。

梁红玉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的。在渐趋黯淡的霞气里,她牵着拂云飞站立在一个高岗上,最后望了一下硝烟未散的双龙关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云雀山在双龙关的西边,大约五十里的地方,是赣西北的一座大山,山高林密。

暂九军转进云雀山后,像无声无息的水一样渗进山中。

当日深夜,梁维甫把军部扎在山的腹心地带一一青草坪。他在等女儿梁红玉。

这个时候,是最紧张的时刻,不能出丝毫的差池。否则,战区长官部经心策划的这一重大行动,就可能夭折。梁维甫自然是深知这一点。

大部队撤离时红玉断后,现在也该回来了。可是等啊等,却等来管俊山的报告:梁营长带着几个人去摸日军的炮阵地了。

原来红玉牵着拂云飞走下山冈,就见窦乐山匆匆跑来向她报告:在西边约五华里的地方发现了鬼子的炮阵地。

刚才梁红玉接到掩护大部队的任务后,手一挥,三个连就成扇形展开(梁红玉的三个连实际是三个营的编制。这应该是梁维甫的杰作)。进入了刚才还是大部队使用过的阵地。

窦乐山连是在最西边的阵地上。当他举起望远镜透过雾岚看去,就发现前面的那个小树林里有异动。

直觉告诉他,这个小树林里有敌人。为了证实他的判断,他派一班长马二愣带几个士兵前去侦察。

马二愣去了十几分钟就回来报告,前面树林里有大批鬼子,都伏在新挖成的堑壕里。

窦乐山想,把大批的鬼子放在小树林里意欲何为?莫不是鬼子的后面有什么名堂?

他看了看整个战场,自己的部队撤离后,鬼子兵并没有任何动作。

窦乐山想,日寇是整整一个师团,好几万人,怎么会没有动作?这只能有一种解释,日军还没有完全摸到虚实。

这时夜幕已经降临,四周围也在渐次平静下来。

他决定带人前去摸一摸情况。他把部队交给了副连长白定山,就带了二愣那几个士兵,像蛇一样地游进敌人的阵地了。

二愣告诉说:“营长,刚才我们进去的时候,发现鬼子正在大规模地调动部队。现在却没动静了。”

窦乐山说:“也许,鬼子嗅出什么来了吧?不管它,我们只要探明小树林的秘密就行。”

“是!营长。”马二愣答。

大约走了五华里左右,就发现了几十门大炮杵在一块空旷草场上。

已经褪去炮衣的炮架黑森森的发出亮光,比日光照耀下的样子更为可怕。

窦乐山不敢停留,摸清了鬼子的守备情况后,立即带人撤回了自己的阵地。

当梁红玉下达的撤退命令一到,他一面指挥部队撤离阵地,一面跑来报告梁红玉。

梁红玉正在懊恼着,听到窦乐山的报告,一下子来了精神。对,敲一下鬼子的炮阵地,也不枉打了一整天。

她立即命令管俊山带领全营继续追赶大部队,自己留下小青、西民、窦乐山和文香去炸毁鬼子的炮阵地。……

“胡闹!”听完管俊山的汇报,这次梁维甫却对女儿发火了。

只听梁维甫说:

“鬼子受到围攻,警惕性正高着哩!她这么贸然地去炸鬼子的炮阵地,陷进去出都出不来。简直是乱弹琴。”

参谋长常云鹏也说:“这个红玉呀,这个时候怎么这样轻率呢?”

梁维甫对管俊山说:“去,赶紧派汤显河的那个连去接应红玉。注意,你不能走,你走了警卫营谁指挥?”

管俊山赶紧去通知汤显河了。

汤显河带着部队刚刚到达宿营地,正准备宿下来。听到管俊山来说要去接应梁红玉,没好气地说:

“刚跑了几十里路,又要往回走,这不是折磨人么!”

管俊山知道,这汤显河是故意说给他听的。这话如果不是他来传达,是梁红玉抑或是闵小青,他都不是这样子。

于是他严肃地说:“汤连长,这是军长点了名的,去不去,你看着办吧!”

汤显河底气不足地说:“我又没说我不去。行,我马上带队出发。”

管俊山说:“汤连长,你只须带一个排,人多了反而不灵活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听到管俊山如此说,汤显河的口气才软下来。

其实汤显河,或者是窦乐山,都不是有意要为难管俊山。也不是因为和管俊山要疏一些。

就像在警备军时,他们对待副团长和参谋长一样。他们也不是很积极地执行副团长和参谋长的指示。

但是他们后来都很内疚,因为副团长和参谋长在那场战役中都壮烈牺牲了。他们就为过去在对待这两位上司上有过的不恭行为而感到内疚。

管俊山走后,汤显河赶紧带上一个排就出发了。

刚才梁营长说要去炸日军的大炮,他就跃跃欲试,希望营长能带他去。

可是营长没有让他去,原因吗,她也没说。她只是点了小青、文香、西民,还有窦乐山。

小青、文香、西民是营长的铁哥们,每次有任务,营长都会带他们去,也乐于带他们去。

但大哥窦乐山这次竟然也选上了,除了那些大炮是他侦察到的,恐怕也没有别的解释。

当然,汤显河没有丝毫怪梁营长的意思,这是因为营长对他们并没有厚薄之分。他有时有这种想法,不是怨恨,而只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罢了。

汤显河带的这一个排,是侦察排。他的这一个连,名义上称一个连,实际是一个营。他们休整时补充兵员,完全是按一个营的编制补充的,他们这个警卫连,应该叫警卫营。

他不清楚梁军长为什么要这样调整,当时他问了好些人,有人说这是国军中地方武装,升格为野战部队的一条不成文规定。

但他想,这种说法是不牢靠的。不成文规定就不是规定,起码在制度上。(就是没问梁红玉,他不敢)因此,谁都不晓得军长葫芦里卖的是啥药!

据说大哥窦乐山对这种调整很有意见,是梁营长对他苦口婆心地进行了教育,他才勉强接受的。

正当他领着队伍边走边胡思乱想时,突然听到东南边枪声响连天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