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三部第126章总第五百二十七章(1 / 1)

作品:《血火铁证-侵华日军在晋中罪行录

却说担任西线阻击的二八六团,在团长马天放的率领下,进到了位于寒梅山五十华里的竹鞭岭,并在那里构筑工事。

竹鞭岭是鄂东北进入寒梅山的唯一通道。在日军占据寒梅山的时候,竹鞭岭就是寒梅山的南部屏障。杜承坤的三十集团军收复了战略要点寒梅山后,竹鞭岭也随即被收复。

收复后的竹鞭岭当然驻有兵力,但只是沿用日军占领时的做法,派了一个连防守。当时日军在竹鞭岭上修筑了好几个碉堡,日军只派了一个小队的兵力防守。

据说在国军攻打竹鞭岭时,战斗相当激烈。日军凭借着碉堡,用机枪扫射着冲锋的队伍,国军士兵伤亡惨重。

马天放率领部队进到竹鞭岭,接下了那里的防务。

原先在此防守的部队是属于独立旅的,马天放要连长古福州率领连队归建。

因为在总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,独立旅是要作为全军的预备队的。在临出发时,独立旅长特意嘱咐他一定要让古福州早日归建。

马天放和独立旅长何君兴是拜把子兄弟。何旅长的话他当然得听。

马天放将原来的阵地进行了改造。除了控制大道外,他在大道的两侧也构筑了工事。

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因为他了解到,国军在攻打竹鞭岭时,最后攻下敌阵的竟然是两翼的迂迴。他怕在即将开始的战斗中,日军也会采用此法。

马天放这个团不仅在九十一师是王牌团,在整个三十集团军里也是王牌。

马天放,江西于都人,一九零九年生,黄埔五期毕业。他毕业后本来分在陈诚的18军当见习排长,抗战爆发后,已经是连长的马天放奉命和一大批下级军官从18军调往第三十集团军。

背后听人讲,蒋委员长是觊觎这支地方部队,采用的是掺沙子的办法,以达到最后控制该军的目的。

可是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杜承坤是个忠厚之人,他对蒋给他大批军官除了感激,别的似乎什么也没想。

几年来,这些军官在这支部队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杜总司令从不厚此薄彼。也就是说,他对于全军军官都能做到奖罚分明、论功行赏。

在这支部队里,军官的升迁比别的部队要快。重要的原因是这支部队战斗频繁。有战斗必然有损耗。有损耗必然要补充。就这样,马天放做到了团长,那是他一寸军功一寸军功累积起来的。

这次马天放奉命防守竹鞭岭,目的是保卫战略要地寒梅山。可是师长张行义却把二八八团放在寒梅山后。马天放心里就不舒服。

表面上看,张师长是从全局着想,二八八团作为全师的预备队,当然不能只顾一个二八六团了。张师长那样做,是兼顾了二八七团的了。

马天放尽管心里不舒服,但也没有怨言。这一次日寇的“围剿”一定是十分凶险,不然总司令部也不会迁至洮河。

在宣布作战计划时,他听到他这个师要阻住两路敌军,而将九十七、九十八两个师布置在狼山山下十分不解。

会散后他问了何君兴,何君兴告诉他,杜总司令听从了新四军皖江支队严武英长官的建议,准备在东路诱敌深入,在狼子沟一带歼灭东路进犯的日军。

果然,在九十一师召开的战前军官会议上,张行义师长强调此次阻击两路日军的艰巨性和重要性。

张师长没有把总部总的战略意图讲出来,自然是考虑保密的需要。但他却指出:我们能不能将两路进剿的日军阻住,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打破日军的围剿。

所以当他率领部队前来竹鞭岭时,师长张行义对他说:“天放老弟,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。西南一路就拜托你了。”

记得当时他是这样回答师长的:“师长请放心,我会竭尽全力,决不会让日军轻易攻进来的。”

马天放除了在竹鞭岭的两侧构筑工事,还将防御纵深延伸到一二十里远。也就是说,除了竹鞭岭,他还构筑了两道防御阵地。

在兵力布置上,马天放也是灵活用兵。全团三个营,一个特务连,一个侦察排,他在第一道阵地放了一个营,在二三道阵地放了一个营,其他的部队都作预备队。

这种兵力配置,明摆着是要和日军死磕到底。

十月十日,日军冈崎联队开始进攻竹鞭岭。

正如马天放意料中事,冈崎联队长除了在中路正面攻击竹鞭岭阵地,还派出部队向两翼发展。

日军先是用猛烈的炮火轰击竹鞭岭阵地。这些火炮对两翼构不成什么威胁,因为两翼都是茂密的竹林。但它对正面的威胁太大了。

正面修有几个大碉堡,像一排蹲着的老虎。每个碉堡里装有一挺重机枪,还有若干挺轻机枪。

马天放指示负责竹鞭岭的一营营长吕晓乐,第一线部队只放一个连,除了每个碉堡里布置一个班,其余的全都放在两翼射杀敌人。

对于马团长的指示,吕晓乐坚决照办。他吩咐一连长齐大柱,在日军炮火轰击时,一定要注意利用掩体隐蔽好,避免出现无谓的牺牲。

十日上午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。日军用炮火开道。“轰……轰……轰……”,密集的炮弹对着那些碉堡轰击。只两轮下来,几座碉堡就各矮了一截。

炮火轰击过后,便是“轰隆、轰隆”的坦克开动的声音,无数士兵躲在坦克的后面,迅速向阵地逼进。

然而这次日军没有占到便宜,为什么?因为躲在坦克后面攻击的日军士兵,遭到了竹鞭岭两翼的火力侧射,日军死伤了很多。

日军的坦克感到自已身后的那些士兵没有了,觉出了事情不妙,调转头就往回跑。它当然是怕自己的身后没有士兵的掩护,会成为支那军爆破兵的大餐。如是那样,便是得不偿失了。

日军第一次对竹鞭岭的攻击没能奏效,被迫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阵地上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