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三部第159章总第五百六十章(1 / 1)

作品:《血火铁证-侵华日军在晋中罪行录

“团座,让我们试试吧!”邹坤行再次请求。

时间在一秒一秒过去。邹坤行急得直跺脚。

“好吧,每连分作三批往里冲,只要冲破敌人的炮火就成功了。敌人不可能缩短射击距离。他怕伤着自己人。”秦林海说。

“就是!我们去了。”邹坤行一挥手,命令第一批士兵冲进炮火中去了。

“嘭、嘭、嘭……”日军的炮弹绵密又猛烈。秦林海目不转睛地望着,十几分钟后,没看到一个士兵突过去。

秦林海痛苦地闭上眼晴。

邹坤行正准备命令第二批士兵冲进炮火中,被秦林海制止住了。

秦林海说:“坤行,不要作无谓的牺牲,还是另想办法吧!”

半个钟头后,日军就把桥修复好了。伊藤命令先头部队过河。

先头部队过了河以后,立即利用中国军队的那些工事做成桥头工事,掩护后续部队过河。

这伊藤真是一个打仗的好手。他把先头部队派过河,控制住了桥头阵地,这座桥不就掌握在自已手里么!有了桥,大批部队渡过河,就可以和中国军队决一死战了。

伊藤没有耽搁,继先头部队后,步兵、坦克、重炮、装甲车一支一支排列好,在等待过河呐!

可是,正当伊藤正高兴着的时候,突然,“轰隆!”一声巨响,那座桥又飞上了天,正在行进中的帝国士兵也飞上了天,有两辆坦克正赶上了趟,“卟通!卟通!”掉下河去,葬身河底了。

这是怎么回事?难道那桥会自动爆炸吗?不!原来是秦林海想的主意。

秦林海眼见得部队冲不破鬼孑的火网,那桥是会很快恢复过来的。他附在邹坤行的耳边如此这么一说,邹坤行就立马去执行了。

秦林海想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?暂且停住不说。先来看看浔河里吧!

浔河很宽,水流又急。伊藤他们只顾得架桥,却不防上游漂下来一只小船。

伊藤在望远镜里倒是看到了这只小船,可是船上没人,他疑心是这只小船挣脱了船索自由顺水漂流下来的。

而且,这只小船到了桥下,不一会儿又穿桥洞而过,顺水漂到下游去了。

然而仅仅过了十几分钟,大桥就被炸了。

这使伊藤明白过来了:大桥被炸,都是拜这只小船所赐。

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利用这只小船,将人和炸药秘密地运到桥底下,并第二次成功地炸毁了大桥。

这大桥一被炸毁,伊藤派过河去的先头部队就成了中国军的下酒菜了。那秦林海抓住战机,命令全团出击,一下子就将日军的先头部队包围起来。

日军的先头部队是整整的一个中队,一百五六十号人。有人就会问,那日军不是有大炮吗?大炮一响,中国军队不是冲不进火网了吗?

这还真得交待一句:日军的大炮立时三刻用不了了!桥修好后,伊藤命令部队都过河去。这大炮呢,暂时用不上了,于是,就被重新穿上了炮衣。

我就说这时日军没大炮了吧!他要褪下炮衣,布好炮阵地,起码得要个多钟头。当然,日军还有些小型炮,可都是因射程有限,派不上用场了。

于是,这块小小的战场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:中国军队先和日本军队噼哩啪啦打了一通,日军势弱,一下子就死伤无数。后来,中国军队恼了,一个冲锋,就把日军士兵逼下了河。

日军士兵在河里挣扎,有会水性的,也许就能死里逃生;不会水性的,或者水性不太好的,就成了中国士兵的靶子,去喂王八去了。

而这一幕,日军联队长伊藤大佐就站在河对岸,举着望远镜看着,可只能眼巴巴地,却束手无策!

这真他妈妈的是奇耻大辱哇!伊藤气得像一条饿狼一样仰天长嚎。

桥断了,伊藤只得重新来过。他命令已经驶上大桥的各种车辆小心翼翼地退回去。大桥被炸,大桥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受到损伤。小心点,不会错。

然后,他命令重炮褪去炮衣,排好阵形,准备射击;命令工兵准备器材,重新架桥。

伊藤待一切准备停当,就用望远镜重新观察起河对岸的支那军来。他现在特别恨支那军的那个指挥官,想如果等下活捉了他,他一定会活剐了他。

然而他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就在他命令部队做这做那的时候,支那军却悄无声响地撤走了。对面竟然看不到一个士兵的影子。

对面的指挥官又在玩弄什么花样?

伊藤不知道,原来秦林海接到师长张行义的命令:退守马栏山,在马栏山一带构筑工事,阻敌前进。

张行义为何要放弃浔河阵地呢?原来是他听了秦林海的报告,觉得守浔河阵地并不是明智之举。除了一座浔河桥可以利用一下,其他的什么也利用不起来。

刚刚获得的胜利,是秦林海的机智,也是伊藤的麻痹换来的。但绝不可能有第二次。所以与其守在那儿看敌军恢复桥梁,不如退守马栏山。

也就是说,敌人恢复桥梁,我军构筑工事;你修好了大桥,我筑好了工事。谁也耽搁不了谁。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。

再看马栏山,那真是一座险峻的山。山高坡陡,易守难攻。一条大道,蜿蜒曲折,如水蛇游走于山涧。

这条道是伊藤必经之路,守住它,犹如卡住了伊藤的咽喉,使伊藤动之亦艰难!

而伊藤呢,没有支那军的骚扰,架桥的速度惊人的快。也是哈,支那军第二次将桥炸毁,可能是用药量的原因,只造成一个一丈来长的断口。大桥除了不能通行,其它部位并没有大的损伤。

就这样,到下午四点来钟,浔河大桥又修复了。

这次伊藤变谨慎了。他命令步兵先过桥,过了桥不停留,一直向前推进。而他的机械化部队随后跟进。

机械化速度快,过了河就更快了。于是乎,他的步兵队伍抵达马栏山前,他的机械化部队随后即到了。